4月7日,國務院宣布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加上之前已經批準的59個,全國將有105個綜試區,覆蓋了30個省、自治區、市,形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發展格局。
今年以來,跨境電商逆勢增長。前兩個月,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174億元,同比增長36.7%。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在特殊背景下,中國大力發展跨境電商,不僅有助于緩解疫情影響,助推國內消費需求回暖,更體現了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信心與決心。
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介紹,自2015年起,國務院已分四批設立59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商務部會同各部門和各地方面向全國復制推廣了12方面36項成熟經驗和創新做法,推動跨境電商規模持續快速增長。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達到了1862.1億元人民幣,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49.5%,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在外貿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跨境電商是互聯網時代發展最為迅速的貿易方式,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減少中間環節,解決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更多國家、更多企業、更多群體提供新的發展機遇,這也體現了貿易的包容性發展。”任鴻斌強調,當前,傳統外貿受到疫情嚴重的沖擊,需要進一步發揮跨境電商獨特的優勢,開展在線營銷,實現在線交易,保訂單、保市場、保份額,以新業態新模式助力外貿攻堅克難。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利欣在接受采訪時指出,跨境電商不僅是帶動中國外貿出口的新業態,也是滿足國內居民不斷升級消費需求的新渠道。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擴容將帶動更多外貿市場主體關注國內消費市場,通過引進更加豐富多元的海外優質商品,進一步釋放消費市場潛力,從而帶動疫后經濟復蘇。
“隨著收入水平上升和生活品質提升,中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消費層次逐漸從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向更加注重品質和品位轉變。消費升級趨勢下居民購買進口商品、赴海外消費等行為逐漸增多,消費市場的國際化特征漸趨明顯,跨境電商成為國際消費的重要渠道。”
“與此同時,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發展迅猛,消費體驗不斷優化。未來,各地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將全面推進,跨境電商直郵進口、保稅進口模式不斷完善,跨境電商進口平臺運營逐漸成熟,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消費體驗改善、物流時效優化、進口渠道暢通等多重因素推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消費人數增長。”關利欣說。
(新聞來源:中國經濟網)